成都到西昌动车经过德阳吗
成都到西昌动车不经过德阳,成都到西昌动车经过成都东站、成都南站、眉山站、沙湾南站、甘洛南站、越西站、冕宁站、西昌西站。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
动车是安装有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而不是动车组。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
中国在西昌何时发射第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
就在两个月之内就会发射
前不久,第12颗、13颗北斗导航卫星已先后安全运抵发射场,全面开展各项组装测试工作。为确保发射成功,火箭与卫星发射试验队秣马厉兵,严把质量关,以饱满的士气全力完成好各项准备工作。
火箭:准备打硬仗
自2月25日中国第11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就开始为第12颗和第13颗北斗卫星的发射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即将执行的一箭双星任务有别于以往的发射。“这次的乘客是两个‘庞然大物’,每个重量都超过2吨。”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风趣地说。
岑拯所说的“庞然大物”就是北斗卫星,这也是长三甲火箭首次搭载两颗“重量级”主星。其成功对于金牌火箭续写辉煌以及开创新的搭载模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火箭的研制和软硬件支撑早已全部完成,后期主要做的是反复试验和协调性的工作。”岑拯介绍。
面对全新的挑战,一院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火箭研制人员除了坚持“不带问题转场、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以及“操作零失误、现场零事故、产品零缺陷、飞行零故障”等工作原则外,还特别提升了评审级别,扩大了评审规模,以确保此次火箭完美出征。岑拯介绍:“只要火箭涉及新技术的专项评审会,都会邀请孙家栋等老专家参与并指导。”
为了确保两颗卫星在分离的时候不发生碰撞,火箭研制团队在地面做了大量试验。“双星分离的安全性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岑拯说。全新的任务要求火箭的精细程度更高,还要使产品质量全程受控。
为了保证发射场准备流程的畅通无阻,火箭发射试验队已经打了一场漂亮的“头战”。早在今年2月底,火箭发射试验队就利用上一发火箭执行任务的契机,进行了拖车、吊具等设施设备的动画演练和部分实物演练,以确保火箭不带任何问题发射,确保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
据岑拯介绍,目前,火箭各系统质量状态良好,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为执行发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星:科学部署工作
按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和控制要求》的最新要求,北斗卫星发射试验队对双星研制流程和技术状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针对首次“一箭双星”发射开展了专项工作,分析确认“九新”内容达22项。
此次北斗卫星运输采用了“一星一箱、一箱一运、一机两次”的串行空运方案。针对双星首次共用一个厂房进行总装、并行测试和串行加注的特点,试验队梳理了所需的地面设备清单和使用条件,与发射场系统一起确定了双星总装测试的场地布局。
由于涉及两颗卫星,试验队是按照两支队伍组建的,重点岗位均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试验队还针对首次以双星组合体形式进行对接、转场和上塔等任务特点,开展了细致的梳理工作。
试验队严格按照“办事有依据、办事按依据、办事留记录”的要求,充分展开“双想”;坚持开好每日班前会,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严格的流程分解、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难点工作的细致讨论;在总装和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文件执行每一项操作,明确安全操作的要求和措施。目前,两颗卫星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总装工作,符合发射场研制进度要求。
在发射场,试验队员们牢记使命、不骄不躁,正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大家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按照“严格、规范、谨慎、精细”的工作要求,确保工作有序、不漏项,以实际行动实现卫星发射场工作“零缺陷”,确保双星成功发射。